本期【耀至终章】专题将分别撰写5名退役球员故事
长图海报请横屏观看
灯光熄灭,五棵松体育馆也送走了意气风发的少年。
“从小就在北京长大,一年离开北京的时间,可能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两个月。大学来到了厦门,也是让自己更加的独立和成熟。”邵思铭倚在椅子边,回顾着自己的篮球生涯。
23届半决赛,第四节的最后18秒,邵思铭和黎伊扬坐在替补席,两个人交谈着什么。邵思铭的头发被汗水完全打湿。
这场对阵清华的比赛,在邵思铭的大学篮球生涯里成为了印象最深的比赛,“这场比赛前的状态特别差,那时候也是得到了一点机会,自己也算是把握住了,也给了自己一点信心。”
第四节,刚开始,黎伊扬推过半场后,将球给到了在右侧60度附近的邵思铭,出手,但这不是他的甜点位,甚至可以说3分也不是他的武器。
“邵思铭能不能把握住......”,转播里解说的话音未落,球高打板命中,3分到手。
也是一个“不一样”的尝试,这是邵思铭对这个非常规的高打板三分球的描述。
这场比赛后,黎伊扬等人离开了CUBAL的舞台,邵思铭也逐渐要从自己口中向学长多学习的那个人向带自己学弟们拿更好成绩的人了。
不知不觉中,他的身上开始多了些担子需要去承担。
常规时间的紧张延续进了加时赛。
5分钟。
加时赛总是风云变幻,5分钟的时间,最后的补篮没能将球上进后,厦大失去了进入全国八强的机会。
赛后,当对手在庆祝时,场边的邵思铭在和队里的小队员们说着话,他告诉他们,今天已经把教练交代的执行到位了,我们明年还是我们,明年再拿回来。
“那时候为什么想说这些话?”我问他。
“在那个时候,大家都很难受,我也就是心里在想那些话。那场比赛其实我打得真的很不好,如果没有大家的表现,比赛早就输了,所以真的不希望大家因为这个失败而难受。”邵思铭回答到。“是因为大家打得好,比赛才能够会有赢的机会,可能对我来说,都没有资格去难受或者感到遗憾。”
尽管他鼓励着大家,这场比赛已经够拼够努力,但在他的心里,许是自己的表现不好,许是觉得自己如果能发挥的更好比赛就有可能拿下,所以被问及在联赛中有没有特别遗憾的事时,他依旧还是选择了这场球。
“我是一个对自己打过的比赛印象会很深刻的人,如果有一个球没有处理好,或者是和队友的配合上有问题,我当下可能就是会记下来,等场下再去找机会去沟通。”
一旦场上出现了换人调整,你就会看到他在替补席边和队友交流得很积极,他始终希望作为球队的1号位,能够及时解决球队存在的问题,让球队变得更好。
今年的东南赛区,对阵上海交大,他送出了8记助攻;
全国赛第一轮,对阵北京化工,送出了10记助攻;
“现在这个队伍还是缺它不可,在后卫线上,他也是承担了比较大的压力。”关于现在的邵思铭,队友的评价已经不再是刚入队向队里老大哥学习的那个年轻小伙。
相对单薄的身板,让邵思铭在场上常常因为一些激烈的对抗而倒地,在全国21强赛对阵浙江大学的那场比赛,开场没有多久,白色的裤子便因为几次摔倒而多了几抹黑。“对抗弱”这个评价,对于邵思铭来说,或许有点“如影随形”。
面对这些评价,邵思铭也是平静地说了自己的看法:“这个评价和那些质疑对于我来说是对的,这也是大家在场上能够直接看得到的、比较直观的东西。”
“没有达到大家对我抱的那些期望”是邵思铭对自己大学篮球生涯的总结。和几年前在北京四中的他相比,大学的生涯没那么如人意,也充满了挑战与挫折,但是只要抬头仍能看到朝阳,就总有未来可以期待。
听到这个问题后,邵思铭停顿了一下。
“如果没什么想说,其实也可以跳过。”我补充了一句。
邵思铭思考了一会儿,说:“没事,可以说。想和那个时候的自己说,珍惜时间吧,珍惜这些时光里的机会。也希望未来的自己不要为自己做的任何一个决定后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18年,在五棵松体育馆,邵思铭带领着球队卫冕了冠军,比赛的最后,他将球高高抛起,冲向了场边和大家庆祝;
2019年,他从北京来到了厦门。
2023年,在光谷体育馆,他结束了自己的篮球运动员生涯。
从北京四中,到厦门大学,再至未来,邵思铭或许就像山隙间的溪流,灵动且雀跃地越过那些碎石,不停地向前奔涌而去。
文中图片由球员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