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测害了一代人”

2020-09-30 08:08:12

西北望看台
2020-09-30 08:08:12
+关注

前国脚:我一气之下就不踢了!

点击加载图片

​9月底,中国游泳名将傅园慧在一项国内游泳的预选赛中拿到了第一的成绩,最终却因为体测不过关无缘决赛,叶诗文、王简嘉禾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未能进入决赛。该新闻立马登顶热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除此之外,9月开赛的中国象棋甲级联赛也需要体测,种种体测的“迷惑行为大赏”让网友大跌眼镜。

点击加载图片

有人提议把高考加入,以此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人提议让游泳队和围棋队先练好足球,过关了再去参赛,这样还能趁机提升国足的水平,早日打进世界杯。

话说回来,体测之于中国足球并不是一个陌生词。从1994年职业联赛成立至今,体测便一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球员。

用不少前国脚的话来说,体测害了一代人。

01.YOYO体测

“形式(主义),大环境不都是这样么?没什么用。”

2007年,为了拿到中超联赛的参赛证,脚伤未愈的国脚杨璞选择打封闭上阵,完成一年一度的YOYO体测。

然而,在他完成55趟折返跑之后,被考官立马喊停,因为他中途有2次小失误,最终体测宣告失败。(YOYO体测要求运动员在13分钟内,完成57趟不规则的折返跑,总计达2280米)

点击加载图片

杨璞体测被罚下(中间)

“(YOYO体测)就像那会的12分钟跑,杀了(淘汰了)多少人,不都一样么?真正比赛的时候,踢不了。”

杨璞是幸运的,尽管有怨气,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多踢了2年。2009年,在国安捧起火神杯后,这名02世界杯功勋宣布退役,此时的他年仅31岁。

同样在国安效力过的高峰可就没那么走运了,2003年,在首次YOYO体测中,足坛浪子就缴械投降,宣布退役。

“因为我明明跑过了,考官非说我没有,我一气之下就说不踢了。”退役后的高峰回忆起当年的YOYO测试,满是遗憾:“要是没有足协这些测试,我们这代人可能踢得时间就更长了。”

点击加载图片

高峰

前国脚李毅和汪强也有类似看法:“YOYO体测对每家俱乐部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因为毕竟到了春训的时候,一半的精力和时间都要放到YOYO上,对于体能困难户来说还要单独加练。对于全队的技战术演练和磨合存在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球员,我个人认为踢球要靠脑子和技术,体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名球员连跑都跑不下来,那你还踢什么球?YOYO体测只是一种形式,有时候我们平日的训练量要远大于YOYO体测的强度。其实只要你平时训练都练到位,YOYO体测就无足轻重了。

那时候,国脚们对于YOYO体测项目叫苦不休,这样的声音不止一次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足协高层也不是不知道。

那么为何当时的足协高层还一意孤行,推行这样“行业标准”呢?

2003年的春训动员大会上,时任足协副主席阎世铎表示这是为了改善作风问题:“中国足球必须要有危机感,所有人必须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方案,要从苦字入手,以强化体能和作风为基础,全面提高中国足球的训练质量。

02.12分钟跑

相比于YOYO测试,中国足坛还有另外一项耳熟能详的体测项目——12分钟跑。

前段时间,美团CEO王兴就曾因为这事上了热搜:“外援12分钟可以跑三四千米,而中国球员却连两千八或两千九的及格线都达不到,你们专业运动员跑不过清华学生。”

在讨论12分钟跑之前,我们先来看美国有氧运动之父库珀发明的一组12分钟跑测试图——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从这组图可以看出,20多岁的男性,12分钟能跑到3200米以上已经是非常优秀了。30多岁的男性,能跑到3100米以上也同样实属优秀。

在今年的“春季大练兵“中,足协对各俱乐部球员的12分钟跑的要求也是3200米。可见在20多年前,在身体机能不如现在中超球员的那段时间,这个选拔门槛有多严格。

只不过,从1994年开始的中国职业联赛,足协便用一套标准来给球员定生死。

“对于当年我们这些年轻球员,12分钟我们也能跑到3300米,直接免测了(及格线3200,生死线2900,生死线可补测)。但这样的标准用到老队员身上,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当年年仅20岁就升上国安一线队的杨璞,见证了太多这样体测场面,如今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有些球员在场上,他就能进球,能带球跑很长的距离,但你单独让他去跑12分钟,他可能就不行了。”

在职业化的第一年,被12分钟刷下来的经典案例无疑是前国脚李红军。因为一年无球可踢,这名吉林国脚也丢失了自己的国足主力位置。同年,因为害怕12分钟跑和25米折返跑体测,冷面杀手高洪波选择离开祖国,前往新加坡踢球。

田径教练陪高洪波练体能

“我最大的问题是体能,年龄也比较大了,为了回来踢球,国安俱乐部也给我专门请了一个田径队教练。”1995年春,高洪波返回北京,开始加练体能。

一顿操作后,当时的体能教练毛翼轩接连摇头,完全不看好这名国脚能顺利通过体测,拿到上岗踢球的资格证:

“他这最大吸氧量才48,中长跑距离至少都得70以上,这还不如小女孩呢……”

经过2个月的长跑训练,高洪波终于拿到了甲A的参赛证。这年,他为国安打进11球,拿到了联赛银靴。

高洪波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包括前泰达名将于根伟也是大倒苦水:“每年的冬训,应该是球队存储体能,磨炼阵容、打法和战术的时候,如今还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练习跑步,我们碰球的时间都变少了。”

“很多球员过不了体测,甚至许多世界强队的国家队球员都不行。尽管按照中国足协的标准,他们可能踢不上球,但他们依旧是优秀的球员,依旧可以在场上如鱼得水。如果你们在这样做,将会丧失更多优秀的球员。”前四川全兴主帅米罗西在当年接受采访时,也抨击了中国职业联赛的就业标准。

2011年,随着许多中国职业运动员的YOYO体测的达标率接近100%,中国足协也把体测的自主权交还给了俱乐部,让球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化地体测。

03.如何看待

足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体能毫无疑问是球员发挥各项技战术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前,对比欧美以及日韩等国的职业球员,中国球员的跑动能力明显不足。

点击加载图片

1989年世预赛黑色三分钟

90分钟的比赛下来,国足球员的体能往往难以应对,屡次在最后阶段攻不出,守不住,黑色三分钟、黑色五分钟成了那一代中国球迷最刻苦铭心的回忆。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时任足协主席年维泗、副主席王俊生大刀阔斧,将“以耐力为考核指标的12分钟跑”设置为职业球员的必考项目。

但足球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运动,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又不单单是跑步,还包含了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弹跳、爆发力等等维度。

就拿球场上的跑步来讲,还能细分为无球跑动、有球跑动;匀速跑、冲刺跑。在绿茵场上,球员如何学会更好地跑动,帮助队伍将球送进对方的大门,往往要比单纯的跑步更有意义。毕竟,球场上看的是足球运动员,而不是田径运动员。

点击加载图片

昔日中国足坛体测

然而,这些却不是一次体测就能改善的。

“体测可以作为一个项目,但你绝对不能因为这个东西,去左右一个运动员对于足球的热爱,更不能用一个测试来决定一个运动员的生死。” 对于当年足协实行体测的初衷,退役后的杨璞依旧耿耿于怀。

如今放眼世界,强如6座金球的梅西,也会被外界诟病 “体能不行”,比如张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梅西的实力、影响力依旧在那,追他的球队都排到法国了。

无论是高度职业化的足球,举国体制之下的游泳,还是非奥项目的棋类,这些项目到了真正拼刺刀的赛场上,考察的却不单单是体能这一项指标。

我们不可否认出色的体能,对于某些项目,某些运动员来说是一个优势。但这块长板是否适用于某类项目,比赛的时候能够起多大的作用,列入考核之前是否有经过调研考证,是否科学严谨,是否利大于弊,都是值得行业制定者去深思的。

毕竟,竞技体育最终看的是成绩,而这却决定着某些运动员的命运。

点击加载图片

更多资讯请下载直播吧客户端

评论载入中。。。